夫子文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司马冯孝慈和几年前相比,也是变得沧桑了不少,可他那火爆脾气,却是一点也没有改,听了这话,直接开口问道:“将军,前几天那杨谅的部将刘暠,引兵万余前来攻城,你没有下令守城,而是直接开城迎击,将军你本人,也是亲自在城楼上开弓射箭,敌军无不应弦而倒,然后我军如下山猛虎一样冲杀,一战之下大败敌军,那刘暠也被吕将军当场斩杀,为何今天面对乔钟葵的部队,我们却要如此示弱呢?”

冯孝慈提到的吕将军,乃是这代州城中的司法吕玉,此人脸黑得如同锅底一样,个子中等,圆脸小眼,唇上两抹小胡子,看起来倒象是个西域的胡商,他打了个哈哈,指着城外的敌军道:“冯将军,你可要看仔细了,这支部队是真正的精兵锐卒,跟几天前刘暠的那支临时拼凑的乌合之众,可是完全不一样的。”

吕玉的神情,此时也是开始变得严肃起来,谨慎的又道:“刚才李将军说得不错,这支是安静的军队,现在是不动如山,真的一打起来就会是动如雷霆,而且三万人里骑兵占了有两万,我们守城的部队不过四五千,其中还有两千多是前些天的俘虏,打硬仗是指望不上的,能靠他们守住城池,就很不错了。”

冯孝慈闻言摇了摇头,拍了拍那城墙的垛口,直接掉下了一大把灰土,接口应道:“不是我不知道这一点,只是这代州的南面城防,实在是年久失修,因为此关一向是北防匈奴,并没有想过要防着南边关内的自己人,因此南城关这里无论是地势还是城防,都跟北城无法相比,真打起来,只怕是很难防守。”

冯孝慈看了一眼李景,又道:“将军,兵法上说,敌人远道而来,我军以逸待劳,可以对他们当头痛击一下,实在战事不利的话,还可以退回来防守,如果任由他们这样围攻的话,只怕我们撑不了十天。”

李景刚才一直都不说话,只是安静地倾听着冯孝慈和吕玉的议论,听到这里时叹了口气,无奈的回道:“冯司马,敌军不是远来的疲师,跟上次那刘暠不一样,你看此军,军令严整,士气高昂,没有一丝疲态,他们正等着我们出城送死呢,现在我们没有任何奇袭成功的可能,只能固守。”

冯孝慈紧接着问道:“那这里的城防如此残破,我们能守得住吗?”

李景沉默了一会儿,语气变得坚决起来,只听他一字一句的说道:“能守一天是一天吧,现在杨谅谋反的事情,已经传遍天下,朝廷一定在征调十二卫府的兵马平叛,我们这里能拖住杨谅最精锐的部队,是影响全局的大事。”

李景顿了一顿,回头看了一下北边,声音变得更加铿锵坚决:“而且这里是雁门,从这里过去就可以到突厥,万一要是给叛贼联络上北边的豺狼,那这场祸乱可能就会持续很多年了,所以无论如何,我们一定要牢牢地守住。”

喜欢混在隋末当王爷请大家收藏:(www.fuziwuexue.com)混在隋末当王爷夫子文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夫子文学推荐阅读: 谍影风云带着仓库到大明一戟平三国汉世祖三国:我真是猛将啊大明小学生兴汉使命大明之建藩海外李治你别怂原始战记:我成了小野人平凡的明穿日子上品寒士大秦守陵人特种兵之二次入伍新特工学生抗战之兵魂传说三国之白马关郎明末小平民回到三国战五胡穿越当天娶到女神老婆调教开元重生三国之曹家逆子三国之无敌熊孩子主宰江山逆天换明时光之心世子的崛起锦衣当国弘治大帝兵府统帅九州幕府武道大秦:开局被人指鹿为马大明最强败家子刘备的日常三国之吕布天下庆余年我在亮剑当战狼大明镇海王仲谋霸道空战之王大明最狠一个山贼祖孙三代都是皇帝寒门贵子美洲1866后汉猛将传大汉最强外戚战神之王尴尬,女仆机器人陪我穿越正统抗战从瞄准开始大唐将门龙婿
夫子文学搜藏榜: 明末:开局干掉皇帝我在大唐开酒馆谍影风云宋缔大明元辅汉末之吕布再世抗日之全能兵王龙啸大明我有一个历史聊天群风华帝军特种兵之无限掠夺系统我本陷阵一小兵大明二十四监曹夫子魂刻天柱弘治大帝战之欲大明第一反贼红色莫斯科三国之最强上将军大明之建藩海外我大明武德充沛但选择文化胜利大宋金手指穿梭时空的商人浴血兵魂权力巅峰我的明朝生涯周瑜之笑傲三国特种兵之无敌战神北宋第一纨绔重生之大清帝国大秦:摊牌了!我就是秦始皇望古神话之选天录狼牙兵王东汉末群雄争霸大夏状元郎秦风楚韵酉水王孤岛谍战三国之古武枭雄盗机鬼谋人类群星辉煌时抗战之血肉丛林数据三国回到燕国当太子抗日之亡命恶徒大明之开局就进陵寝辛亥之钢铁基地三国大土匪大晋匪王
夫子文学最新小说: 红楼:曹操转生,开局杀贾珍我就是要做皇帝曹魏隋末之群英逐鹿唯我独尊之二止干戈重生农门骄李想的北宋超级大独裁者铁血骠骑横扫三国的东方铁骑开国功贼大宋极品国师回到晚清的特种狙击手血帅远征军之溃兵兄弟杀手特种兵大周权相纵横三国之我是张辽江山如此多骄奉天承运极品皇帝边戎猎日神刀宋起波斯湾明末资本家吕氏皇朝大唐全才盗宋抗日之兵王纵横大宋金手指三千美娇娘穿越在秦末回唐唯我独裁重生之大科学家1558年的天变野望之三河梦幻大唐之逍遥王爷霸宋西门庆本草王张辽新传浴火重生西路军斜风三国之吕布天下战国之鹰穿越之帝王传奇横行抗战烽火之开国大将宋世流芳混在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