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子文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李鑫一家,也是搬了回去,原本李家就是省城中人,有自己的宅邸院落,前一阵住张家,是预备一起出逃,大家守望相助,后来局面一天比一天好,自是搬了出去,仍然回自己家里去住。

待张德齐进来时,厨房外间的方桌上已经摆了几样小菜,红色的腌萝卜切成条,色泽十分鲜亮,青色的泡酸菜,这是每天必有的,另外两道菜,则是炒的雪里红和摊鸡蛋,油光泛亮,正冒着热气。

配菜的则是小米粥和黄馍馍,省城人家,这样吃已经算是极讲究了,兵荒马乱的,城外的粮食和吃食并不是一直畅开着送进来,而且前一阵鞑兵驻在城外,附近的村庄都被祸害的不轻,完全恢复最少还要一两个月的时间,城中人家,不是正经士绅富贵人家,想吃这样的饭菜,也是得下很大的决心才成。

张德齐原本收入很低,根本不可能负担的起,不过加入浮山之后,收入就是猛增。

浮山这个张守仁一手打造出来的团体,在待遇上是足够吸引当时的豪杰志士了。张德齐和李鑫是在营务处书记局,一进来就等同于哨官,俸禄加补贴,一年总有五六百两的纯收入了,如果回到浮山,还有上学到农副产品加上勤务员一条龙的官员待遇,加起来就更加的可观了。浮山医馆看病方便和减免费用这一条,吸引力就够大了,现在山东地方,甚至是河北,将危重病人送到浮山的官绅世家,可也是大有人在呢。

这么一来,李鑫的收入都是翻了好几倍,更不要提张德齐这种一年只有十几二十两收入的穷酸书生了。

待遇好了,底气也足了,这会子是迈着四方步进来,自有一家之主的那种沉稳气质。现在他的大舅哥夫妻俩对他都是十分的客气,甚至是有点巴结的感觉,倒是老岳父一生沉浮不定,比起后生们要稳重的多,对张德齐的态度变化不多。

“见过泰山大人。”

进了门,先作揖行礼,老岳父很沉稳的点了点头,妻舅李均方则是抱拳长揖,礼数上比平时更恭谨了几分。

张德齐颇觉奇怪,正想发问,老岳母已经从灶间那边过来,手擦着围裙,对着张德齐赔笑道:“德齐啊,均方也想在浮山谋个事做,也是同你一般,给那张将主效力,他文墨还过的去,做些文墨书启的事怕也来得,就是等乡试大比之年就得去应试,这个……”

说到这,岳父脸上神色十分难看,显然是有点不好意思,但碍着老妻和儿子儿媳是一条心,老头子十分为难,但也无可说得。

李均方脸上却是露出一点矜持和得意之色,在他看来,张德齐交了狗屎运,遇到张守仁这种糊涂将主,一年几百银子请了这个穷措大过去,还真不如请自己!

好歹自己在德州和济南都小有文名,墨卷也被选入时文闱墨之中刊行,小小算是个名士,请张德齐,这真是花的冤枉钱!

喜欢重生之大明摄政王请大家收藏:(www.fuziwuexue.com)重生之大明摄政王夫子文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夫子文学推荐阅读: 谍影风云带着仓库到大明一戟平三国三国:我真是猛将啊大明小学生大明之建藩海外李治你别怂原始战记:我成了小野人平凡的明穿日子上品寒士大秦守陵人特种兵之二次入伍新特工学生抗战之兵魂传说三国之白马关郎明末小平民回到三国战五胡穿越当天娶到女神老婆调教开元重生三国之曹家逆子三国之无敌熊孩子主宰江山逆天换明时光之心世子的崛起锦衣当国弘治大帝兵府统帅九州幕府武道大秦:开局被人指鹿为马大明最强败家子刘备的日常三国之吕布天下庆余年我在亮剑当战狼大明镇海王仲谋霸道空战之王大明最狠一个山贼祖孙三代都是皇帝寒门贵子美洲1866后汉猛将传大汉最强外戚战神之王尴尬,女仆机器人陪我穿越正统抗战从瞄准开始大唐将门龙婿末代锦衣卫指挥使回到三国当暴君
夫子文学搜藏榜: 明末:开局干掉皇帝我在大唐开酒馆谍影风云宋缔大明元辅汉末之吕布再世抗日之全能兵王龙啸大明我有一个历史聊天群风华帝军特种兵之无限掠夺系统我本陷阵一小兵大明二十四监曹夫子魂刻天柱弘治大帝战之欲大明第一反贼红色莫斯科三国之最强上将军大明之建藩海外我大明武德充沛但选择文化胜利大宋金手指穿梭时空的商人浴血兵魂权力巅峰我的明朝生涯周瑜之笑傲三国特种兵之无敌战神北宋第一纨绔重生之大清帝国大秦:摊牌了!我就是秦始皇望古神话之选天录狼牙兵王东汉末群雄争霸大夏状元郎秦风楚韵酉水王孤岛谍战三国之古武枭雄盗机鬼谋人类群星辉煌时抗战之血肉丛林数据三国回到燕国当太子抗日之亡命恶徒大明之开局就进陵寝辛亥之钢铁基地三国大土匪大晋匪王
夫子文学最新小说: 红楼:曹操转生,开局杀贾珍我就是要做皇帝曹魏隋末之群英逐鹿唯我独尊之二止干戈重生农门骄李想的北宋超级大独裁者铁血骠骑横扫三国的东方铁骑开国功贼大宋极品国师回到晚清的特种狙击手血帅远征军之溃兵兄弟杀手特种兵大周权相纵横三国之我是张辽江山如此多骄奉天承运极品皇帝边戎猎日神刀宋起波斯湾明末资本家吕氏皇朝大唐全才盗宋抗日之兵王纵横大宋金手指三千美娇娘穿越在秦末回唐唯我独裁重生之大科学家1558年的天变野望之三河梦幻大唐之逍遥王爷霸宋西门庆本草王张辽新传浴火重生西路军斜风三国之吕布天下战国之鹰穿越之帝王传奇横行抗战烽火之开国大将宋世流芳混在明朝